【秋冬進補】中醫師教按體質進補三級制 立冬後溫度驟降宜補身防病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1/11/02 13:02

分享:

分享:

註冊中醫師梁志軒指,大家進補時應考慮個人體質,不宜過分。

11月7日即將迎來立冬。冬者,終也。立冬之時,萬物終成,代表冬季的開始。天文台預測,今年立冬日後,溫度將會一夜急降,翌日(11月8日)的上班、上學日,溫度會跌穿20度大關,而且當日早晚較涼,最低氣溫為18度。中醫認為,立冬後人體隨自然界轉變而陽氣內潛,養生以補腎防寒,斂陰護陽為原則,是為補冬的好時機。註冊中醫師梁志軒指,大家進補時應考慮個人體質,不宜過分。

來到十月下旬,早晚見涼意,即使中午時份,走在街上縱陽光明媚亦需添衣。「以節氣來說,立冬過後就標誌為冬季時間,所以在飲食上、養生方面等,都會有所調整。雖然香港屬於南方地區,氣候上不會一下子就變冷,但其實人體的氣,亦會順隨着大自然的規律而有所轉變,所以亦應該注意節氣的轉換。」梁醫師解釋道。

節氣中的立冬標誌冬季的開始,雖然氣溫不一定馬上變冷,但早晚溫差會變得較大。(iStock)

中醫認為,針對不同季節,人體的五臟六腑亦有相應的養生準則。如春季養肝、夏季養心、秋季養肺、冬季則養腎。「因冬天屬於閉藏的時候,養生方面的話,會主張減少激烈的運動,以靜態的活動為主,不過分耗散體力。就像大自然中有些動物會在冬季冬眠,養精蓄銳,待至春天才重新甦醒。我們若在秋冬兩季做好休養,春季時的氣便會更好。」

早睡晚起養精蓄銳

梁醫師建議,生活作息方面,情況許可的話,盡量早睡晚起。「能夠因應冬天日照時間的變化而順應作息,是最好的。稍微早一點點睡,再較夏天時稍晚一點點起床,或至少保障睡眠充足,再配合偏靜態的活動。那麼對身體的氣,即中醫所指的陽氣,會有更好的影響。」

提到秋冬進補,不少人或會以為愈燥愈好,如羊肉。然而各人體質不同,即使冬天適宜進補,也要視乎個人情況而定。「如小朋友的話,不宜過早為他們進補,平補會更適合。即選用一些較為平和的食材,在日常烹調中入饌,如淮山、百合、蓮子等。這些食材容易吸收,以補脾胃為主,對消化有幫助。」

羊腩煲是不少港人秋冬喜愛的進補食物之一,惟羊肉較為燥熱,中醫建議偶爾淺嘗即可。(iStock)

平補以外,亦有清補。「因為秋天亦未完全過去,而且不少人在初冬也有喉嚨乾燥的問題,此時便適宜進行清補,如清補涼。清補以滋陰潤肺為主,常用材料有淮山、蓮子、芡實、薏米、百合及沙參等,能預防肺燥咳嗽。」而最後的溫補,就是較為燥熱的食材,如紅參、高麗參、鹿茸等。

梁醫師續指,若本身脾胃較差、吸收力較差的人,也會較適合平補。因為太滋補的話,更易引起食滯,反會導致新的問題。「而濕疹、鼻敏感等患者,則會以補脾肺為主。但若症狀嚴重,便不應急於進補,而要先等症狀緩減,否則會加重身體負擔,得不償失。」

口罩圍巾保暖防病

立冬時節為秋轉向冬之際,日夜溫差大,且偶有季候風出現,令人容易受涼或引起呼吸方面的問題。「每當秋冬轉季,較多出現的就是呼吸系統的問題,如咳嗽、流鼻水等。因為人體除了皮膚外,和外界接觸的第一個門戶就是口鼻,所以當周邊氣候、溫度出現變化,口鼻相關的問題便會最先、最多。尤其本身有哮喘、鼻敏感等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士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「最簡單的預防方法是戴口罩,因為能遮擋冷風直接吹向口鼻,不只擋風,也令吸入的空氣溫度稍為高一點點,其紓緩不適症狀有一定的效果。所以過往在疫情前,遇上病人咳嗽或鼻敏感情況嚴重,都會建議他們在外出時戴上口罩,不只擋風,對於一些易引起敏感反應的物質,如灰塵、花粉等,都有阻隔作用。」口鼻以外,頸部也是另一要注意避免吹風的部位。他指若如現在天氣未冷,未適合戴頸巾的話,可以選擇圍上薄絲巾,或將外套領口拉高,也能為頸部位置作一定程度的保暖。

記者:王嵐